您现在的位置是:不愧下学网 > 时尚

产品经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不愧下学网2024-04-29 08:22:51【时尚】5人已围观

简介现在从事seo推广及数据分析,从事产品经理有哪些优势,怎么才能更快进入这行?自己也是一个自学的产品经理,简单的说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感悟吧,希望能给题主带来帮助:一、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什么?如果说题主想要

产品经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现在从事seo推广及数据分析,产品从事产品经理有哪些优势,经理怎么才能更快进入这行?

自己也是早期一个自学的产品经理,简单的何快说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感悟吧,希望能给题主带来帮助:

一、速学产品经理的产品要求是什么?

如果说题主想要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不管自己的经理目的如何,是早期为了产品经理这个名头?逼格?收入?总要了解企业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什么?

1、大部分公司要求的何快产品经理即功能型产品经理:

  • 设计功能:懂得产品模式的功能结构;
  • 产品软件:office、思维导图、速学原型设计;
  • 产品模式:B2C、产品O2O、经理SNS等产品的早期功能结构和运作模式;
  • 工作:功能策划和设计,产品文档;

2、何快也有运营型和管理型的速学产品经理:即增加了市场,运营与相应的战略、执行管理方面的产品经理,但是要求较高,这里就不做说明了;

二、距离产品经理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提高?

那么就从产品经理的需求说起吧,就从最简单的软件入手:

1、产品相关软件:

  • 原型设计:WIN系统下:AXURE就足够了;
  • 思维导图:WIN系统下:Mindmanager、Xmind;个人推荐mindmanager;
  • 流程图:虽然说AXURE也可以画流程图,个人还是建议使用VISIO;
  • 项目管理:project,最棒的项目管理软件;
  • 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软件;

以上软件起码达到会用的地步,如AXURE会做简单的交互动作,VISIO会画简单的流程图,泳道图;PROJECT会做简单的项目排期,EXCEL会做简单的数据分析;

2、产品模式与功能设计:

清楚不同产品模式下不同的功能结构,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产品模式,设计出产品原型及文档;

这里的建议是:

  • 从设计开始:对不同产品模式的网站:如B2B,B2C,C2C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站,尝试着自己设计出一套产品原型出来,从最简单的一套流程开始,如注册流程,如下单流程...
  • 对比:把自己设计的产品,与真正的网站进行对比,找出自己所完成的流程与真正的,成熟的流程相比,差距在哪里?
  • 总结:有哪些细节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自己的思维有哪些盲点?设计这些产品的产品经理是怎么考虑的?
  • 继续设计:根据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把第一次自己做的设计,进行再一次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对比,反复修改;

如果掌握了相关软件和不同产品模式下的功能设计,那么当个产品专员是足够了;

三、产品经理的所需要必备的素质:

当时不想当CEO的产品经理不是好的程序员,那么产品经理所必须的素质有哪些呢?

1、一定的技术功底或者知识:

虽然在知乎,大家一直都在讨论,产品经理是不是需要技术功底,但是学会了一定的编程知识,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跟程序员的沟通上,也少了很多问题,所以就算不会编程,还是建议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

2、一定的运营知识: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运营,不管是为了产品还是为了更好的同运营部门沟通,运营知识是少不了的;

3、一定的沟通技巧:

产品经理虽然被称为迷你CEO,但他是一个没有权力的CEO,如果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完成产品,那么沟通技巧就不可缺少了;

4、一定的设计技巧:

在很多公司没有交互设计职位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和UI就负责了整个产品的设计,那么产品经理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设计知识;

如果你得到以上的标准,那么获得一份产品经理的职位,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三条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

学习能力排在第一位;在知乎上有大量关于产品方面的提问和答案,在书店中也有大量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只要你用心去学习,一定可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让你走上产品经理之路;

一个毕业于师范大学外语系,当过JAVA程序员,编辑运营的现任产品经理留;

另:产品经理相关书目,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看到的:

一、产品市场

《引爆点》——产品市场与运营推广

《长尾理论》——产品市场

《魔鬼经济学》——产品市场

《影响力》——产品市场

《怪诞行为学》——产品市场与用户行为必读

二、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的要素》——你们都懂的

《就这么简单》——用户体验科普

《锦绣蓝图》——Web信息架构必读

《Web信息架构》——Web信息架构必读

《创造突破性产品》——PM启蒙读物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UI设计必读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培养同理心

《简单法则》——设计思想

《dont make me think》 -不可不看

《设计心理学》 -让人茅塞顿开的一本书

三、团队合作

《决策与判断》——换位思考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情商

《演说之禅》——气场与感染力

《启示录》——团队

补充:

移动端的PM在产品设计部分关注的知识及书籍略有不同,

《移动设备交互设计》——移动交互入门

《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移动产品入门

《Tapworthy(触动人心)》——IOS设计

《App Savvy》

《Mobile Design Pattern Gallery》

《简约至上》

另外目前国内的产品经理定位很多偏重于产品体验和需求把控,还有一些产品经理其实带的是项目或者产品团队,因此推荐以下几本书:

《项目管理之美》:偏重于项目管理

《掌握需求过程》:偏重于需求挖掘

《流程管理》 :偏重于项目型团队产品经理

《网站设计解构》:偏重于Web产品经理

《瞬间之美》 :同上

《用户体验的要素》:同上

《GUI设计禁忌》 :偏重于客户端产品经理

《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偏重于客户端产品经理

《用户体验度量》:有一定用户群产品的产品经理可以看

《胜于言传:网站内容制胜宝典》:资讯类网站产品经理最好看一看

《Web导航设计》:虽然偏重Web,但个人认为客户端产品经理也可以看。

《结网》

谢谢

@朱林

的提醒,又加了几本书;

对于技术较差的产品经理,知乎也有对应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给技术基础较差产品经理推荐的技术相关书籍有哪些? - 产品经理

对于不知道怎么清晰表达需求时,怎么办?

PM如何有效的、有逻辑的表达产品的功能点? - 大海的回答

另,收藏比赞还多,是什么鬼?

在另:

@刘飞

的答案非常不错,强力推荐;

这几天在“在行”卖身(刘飞- 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给几个朋友提供了一些产品经理如何入门的建议,结合我之前几年的工作经历,跟大家分享下。

写在前面:

1. @大海 提到了很多需要具备的能力、阅读的书籍和掌握的工具,都是很赞同的。但一方面他并没有提到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大部分工具的使用和能力的掌握都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不能盲目去学。我的回答将更侧重“如何去做”和“怎样去做”,而不是“用什么工具去做”和“查哪本攻略去做”。

2. 我的方法大概都能适用于中小团队,并不一定适用于有严谨流程和细致分工的大公司。要问后者怎么办,跟你的 leader 学啊,干嘛自学,如果没人带这公司就太不靠谱了,还是赶快换下家。

3.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句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是觉得产品经理不能光听,要自己想,而且能有讲道理、摆事实说服别人的能力(不是靠耍嘴皮子抖机灵说服别人)。所以记住不要把我说的(和其他任何人说的)当攻略一步一步走。

4. 谨以此文,感谢领我入门的学长、嘟嘟美甲创始人彪哥,感谢带我飞的锤子科技二位总监木爷、刘炯。

————————————————

1. 锻炼对自己产品的理解。

初学者可能刚入门就会被琳琅满目的原型工具和一堆堆的案例绑架,满脑子想的是别人花哨的功能和亮瞎自己狗眼的方案,但唯独对自己产品不了解,脑子里全是别人的东西。

这样的 PM 平时跟别人的对话一般是:

A(老板):你觉得这里放四个标签页合理不合理?
P(PM):当然合理,美团啊、点评啊、微信啊都这么做的。这是天下大势。
A:那我们页面上功能排版这样靠谱不?
P:没问题。现在这样的排版方式是最常见的,交互方式也保证是最流行的。唯一色调设计手法是国际上流行的设计理念 Minimal 。
A:额,那我们这几个功能是必需的吗?
P:这几个功能竞品都有了,我们没有的话不好吧?
A:......


对自己产品的理解又分为多个方面:

  • 对公司定位的理解,跟老板和投资方有关
  • 对用户定位的理解,跟公司的定位和市场的状况有关
  • 对产品定位的理解,跟用户的定位和推出产品的初衷有关
  • 对公司研发能力的理解,包括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运营能力
  • 对其他部门状况的理解,包括各部门在做的事情、大家进行的状态
  • ...


总之,你做出的每个判断必须基于对产品多方面的理解,而不是对竞品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这零散的因素。

只有这样,当设计师做出你不满意的稿子时你可以说“你的这个风格可能适合年轻人,但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商务人士”,而不是说“你这个不够大气,没有 feel 啊”;当你要求工程师改一个看起来不重要的 BUG 时可以说“后续运营部门计划有好几次大型活动,到时流量会瞬间暴涨,你这个 BUG 会放大 10 倍,所以很危险”,而不是说“重要不重要不是你工程师定的,是产品经理定的,你改就行啦”;当你跟老板讨论要不要加一个功能时可以说“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跟下个版本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而不是“竞品做了咱们不能落下啊,管它有没有用”。

那具体怎么去锻炼,其实是件费力又费脑的事情,你要不断地去跟老板沟通、跟同事们沟通,去跟用户聊,去做调研,同时做大量的思考和总结。你要有自己的一本词典,记录关于你名下产品相关的事无巨细的解释,每当需要查询就能随时翻阅。

这本词典可以记在心里,也可以整理成笔记。别人看来,它可能无关紧要,也不是那种张口“人机交互的趋势”闭口“立体化设计语言”这些可以用来装逼的术语。但没有这本词典,你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坑,等走远了回来想填的时候,已经晚了。

2. 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如果说对产品理解是第一步,那第二步就是怎样基于你的理解做出靠谱的判断。

说来也怪,很多 PM 除了参考别人的,也就是做用户调研,或者唯老板是从。但很多事情简单得要命,只要有生活常识、有基础的推理能力,明明是可以更靠谱的。

举个例子吧。

当初 MIUI 做安卓本地化的时候,日历里加入阴历是作为主打特色之一的,也广受好评。在做 T1 的日历的时候,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加不加阴历?

加的话,整个界面非常满,显得丑陋;不加的话,需要看阴历的用户又会不爽。

这是常见的一个日历界面:

对于重调研的 PM 来说,就做个调查问卷,规模越大越好,看哪边的用户多;对用户定位是偏高端用户或者说发烧友的 PM 来说,可能就做个开关选项,用的打开,不用的关了。

但实际上完全可以往前推理一步:用户到底为什么需要阴历?

大概场景就几个:春节前后用;阴历的节假日用;自己和亲友生日用。这基本囊括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那就简单了,我们能不能就在春节和节假日的时候显示阴历?对于生日的话,我们可以提供设置项,在用户和亲友每年生日那天显示阴历。

这是 T1 的日历界面:

这样既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界面始终显示阴历的尴尬,又满足了大部分用户对阴历的需求。这种方案凭常识很快就能推断出来吧?也不用复杂的问卷调查吧?也不用复杂的产品设计吧?


你可能说,这就是个抖机灵的需求分析,况且是个小功能。我再举个例子。

我们之前在嘟嘟美甲讨论最基本的功能和界面时,并不是参考的市面流行的 O2O 工具都有什么功能、都有哪几个标签页、都怎么排版的。我们先做了一次用户的分析。

用户的分析不是靠什么问卷来做的。你在问卷里问“你是哪类用户”、“你平时做美甲会更看重什么?”,他们很难答清楚。如果你给的是具体的选项,又会有诱导回答的可能,最后的结论往往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的分析方法是,先从常识判断美甲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有哪几种场景:
  1. 已经有想做的样式的用户。
  2. 想来做美甲但不确定样式的用户。
  3. 不确定做不做只随便来看看的用户。

对于每种用户,来这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

  1. 看你这有没有想做的那个样式或者类似的样式。
  2. 看你这有没有好看的样式。
  3. 看你这有没有什么足够吸引她做美甲的地方。

对于这三种需求,我们要提供的功能又是不同的:

  1. 根据用户的样式提供定制服务;搜索和筛选功能。
  2. 精品/热门推荐;搜索和筛选功能。
  3. 专题;精品/热门推荐。

所以,在用户第一次看到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供的功能就一目了然了:专题、推荐、搜索/筛选和定制。

而我们起初的判断是,产品刚上线,第 3 种用户肯定最多,第 2 种用户会逐渐多起来,而第 1 种用户会是高端、深度的用户,出现得更晚。这样对功能的主次也都分得清了。

最后初版的产品,我们就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荐和专题上,搜索功能是第二版上线的功能,而定制将是更未来版本的功能。而界面的布局和排版,也都因为功能主次分明,所以心里有数了。


最终结果上来看,做出来的界面似乎大同小异。但因为每个功能从研发角度都会消耗精力、从用户角度都会影响体验,如果是拍脑袋想的,一点小差别、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都会成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定。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常识完全可以判断的。你说我不是女人哪懂美甲咋回事,但你总逛过淘宝用过京东吧?购物时用户的思路还是可以想象得出来吧?当你有了初步判断之后,用户调研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它是作为验证的手段。但它不能作为需求的来源。

总结起来,产品经理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要做到三个字:

讲道理。


那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呢?也不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问为什么。

这个小区的停车场入口需要绕三个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优衣库进门一眼看到的全都是内衣裤,这么摆放是什么道理?楼下咖啡店平时顾客也不多,但居然撑了五年还没关门,他们的收支能够平衡吗?

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每天都在想明白一些事情,那真遇到棘手的产品问题,你肯定想的比别人远,也比别人靠谱。

@hyukming 提到的纯银说的办法也是这种考虑(产品经理如何入门,没人带的情况下如何学习? - hyukming 的回答)。不断去看别人的产品,但不是学皮毛,而是去想从商业模式、到交互细节、再到视觉风格的原因,这么做都是什么道理。

3. 确保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如果能够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对各种问题有了清晰有据的判断,下一步就是把这些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跟同事们做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其实说来也不会很难,也就是注意沟通的技巧,一方面是说要有常提到的情商,怎样让没有实权的你在推进大家完成任务、在协调大家的工作时不那么讨厌;另一方面是要让每次沟通都有效率,不耽误时间。

对于前者,我的建议有:

  • 始终清楚自己是产品经理,但不是经理,不要盛气凌人
  • 用有理有据的事实来说服别人,而不是“老板的决定”、“反正跟你没关系”这种操蛋的说法
  • 别人遇到困难不要说“我不管,这是你的事儿”,主动去理解他的困难,并且尽力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一起想备选方案
  • 产品项目组中的任何同事之间有了矛盾,要主动去协调,别在旁边看热闹
  • 随时让每个产品线上的同事了解全局的进展,让大家产生主人意识
  • 用户的反馈整理后可以周知同事,让大家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价值


对于后者,我的建议有:

  • 每次讨论问题,不管是一对一聊,还是开会,都明确这次的目的,有腹稿
  • 描述问题清晰,想好了再说,同时不要偏题
  • 每个问题都形成结论,不要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很充实就行了,没有结论都是瞎扯
  •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交给别人决定,自己时刻准备提出更多方案和建议
  • 每次讨论的过程和结论都有记录,可以随时查阅


交际能力学习最快的方法其实不是从书本上背诵,或者记下我说的这些小抄,而是找一个你觉得交往起来特别舒服、又很优秀的人,学习他身上的优点。

4. 对产品的责任心。

责任心似乎是最容易能有的,但却是我直到现在面对很多优秀的 PM 都觉得自愧不如的。

我特别喜欢 @池建强 老师的一句话: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

你做到我说的 1-3 了,但那只是做“正确的事情”,是不是能让它们相继发生,却要考验你的责任心。

在午夜工程师为项目上线加班时,你是在楼下电影院里吃爆米花,还是在旁边默默陪他?在设计师跟老板因为方案闹僵了的时候,你是等着他们握手言和,还是主动找老板或者设计师聊一聊赶快把项目推进下去?在运营的同事为了某个紧急活动给你提出不太实际的功能需求时,你是一句“做不完”就打发走,还是认真跟她讨论下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能凑合着用?

是的,严格来说,你跟公司是劳动契约,你不能被强制加班;你的岗位是产品,不该去帮别人想解决方案;你也不是老板,公司的各种坑也不必由你来填。

但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是要对任何与产品相关的事务负责的。任何阻碍产品正常上线的事情都应该由你解决,任何能对产品产生帮助的事情都应该给予关心。

在这方面如何抉择,就决定了你作为产品经理是平庸还是优异。

5. 关于工具的使用。

工具放到最后说,是因为实际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并不必掌握太多原型工具、交互绘制工具甚至绘图工具。

不管是什么样的工具,都是为人和当前做的事情服务的。还是刚才那句话,你为什么要用它?它对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帮助吗?

很多初创团队刚刚起步,就开始搭建各种大规模的 Feature/Bug 的记录和处理平台,都在用特别复杂的需求文档描述规则,都把脑图、Axure 作为必备的工具。没有提高效率,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

就跟 MBA 不适合创业者一样,复杂的流程会严重拖累中小公司的运作。我平时就用 Keynote 、Sketch 这样的工具,完全能覆盖 90% 的需求设计工作;产品研发的需求记录和处理就用 Trello 或者风车,操作简单,易用。

记住一条就可以了:只要觉得目前手头的工具好用、高效,那就没必要换成高大上的。除了装逼,没有别的意义。

6. 尽力涉猎广泛。

上次“在行”的一个朋友问我,他经常会与设计师有争论,他总觉得那样画排版上有问题,但却说不出哪有问题,该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如果你直觉上觉得有问题,那可能真的犯了一些基本错误,那你多去学习些排版上的知识,多去了解下常见的排版规则,那之后遇到争论肯定就有底气了呗。

作为产品经理,懂一些其他岗位的基本知识是很有用处的。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沟通,也能让你在考虑需求、设计方案时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好的补充,当然没有也无所谓。

去看看他们都在看什么书,找些基础的看一下;也可以到知乎这来看点快餐类的文章。这样别人就不会在背后说,这小子就会每天瞎逼想些点子、画点不靠谱的原型、做点不接底气的方案。

7. 广告。

公众号 liufeinotes

个人微信号 wojiushiliufei (请加自我介绍

我就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没人带的产品经理。

由于本科学的是人机交互相关的专业,对用户体验又有着极大的热忱,刚毕业的时候我从事的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后来,发现在产品设计上,所谓的 Big Idea,也就是关键的设计决策是由产品经理决定的,再加上经常对产品经理的决策不满,所以后来换工作的时候干脆就自己当产品经理了。

当产品经理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创业公司,属于非常早期的时候加入的,所以团队里没有其他负责产品的人,也就是没人带。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我丝毫不慌张。因为从知识体系上来说,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用户研究员都是同出一脉,串联其中的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况且,在大二快结束时,自己已经在学校的苹果实验室里开始和教授、研究生们一起给互联网企业做项目了。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储备。

对于初级的产品经理而言,一开始接触的工作无非是写写竞品分析,做一些简单的需求方案策划,与设计、研发、QA 沟通需求,跟进一下项目进度。要完成这些工作,在学习上需要做到:

  • 在公司内部或上网找一些产品体验报告或竞品分析的文档看看,但关键是要记住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挖掘自家产品的优化点,无用的东西不要写太多,重点对比核心的功能,把不同之处写清楚,分析好各自的优劣,最后给出结论
  • 大量的体验各种产品,培养产品 sense
  • 多搜索和阅读一些具体的产品设计案例分享,培养基本的设计思维(几年前大厂都很热衷写),在有模糊的产品 sense 基础下能够把方案的细节落地
  • 看一些基础的书单,比如《用户体验的要素》、《DON'T MAKE ME THINK》、《简约至上》、《启示录》等;也推荐读读史,比如《沸腾十五年》、《浪潮之巅》,了解行业的过往、观察行业的现状、思考行业的未来。关于产品经理的书单,上网搜的话非常多,全看完的话也很浪费时间,所以这里只列这几本自己认为最不可或缺的。如果有人吐槽说我推荐的书单偏交互设计,产品经理更应该关注范围层和战略层,出门右拐不送,不想费时间跟你来辩。之前已经在很多回答里说过,虽然初级的产品经理也需要有这几个层级的意识,但不要老拿它来说事,范围层和战略层的事情还轮不到你,能把简单的需求方案做好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 学习基础的原型图、流程图绘制工具,比如说 Axure、Visio,做到能用图形来沟通基本的需求点
  • 上网搜索一些产品文档的示例看看,知道产品文档的大致结构及需要写些什么内容,一开始可以照猫画虎,但一定要记住,产品文档的作用主要是沟通需求,能够把需求说清楚就好了,无需繁文缛节
  • 要学会抽象地理解技术,明白哪些是后端需求,哪些是前端需求,这个真不难懂,不懂得具体的编程语言不代表就需要不懂基本的实现逻辑
  • 经验不足的时候,在设计方案之前可以多找一些大厂的产品来参考和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在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时被一些二三流的产品带歪了
  • 把逻辑写细一点,尽可能多地涵盖各种分支情况,但文字必须要简练。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研发,需求描述的残缺和啰嗦是多要命的一件事情。写细一点也可以让你考虑得更全面和到位一些
  • 多总结方案为什么老要改来改去,以后怎样才能少修改;多想想为什么同个功能,需要花费多个版本才能完全满足后续的运营需求,有些需求是不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换个方式来实现后面就能灵活地扩展和配置。基本上多踩几个坑,多脸红耳赤几次,就应该把局部的方案架构能力给培养出来了
  • 产品上线后多看看数据、调研一下用户的反应,偷偷地审度自己的同理心是否到位
  • 实操实操再实操,多争取一些需求来做,你挖的每一个坑都是公司给你交的学费,还不赶快薅

对于高级或资深产品经理而言,其实已经要分担一部分的产品规划工作、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数据负责了,否则以后也很难继续升迁,只能原地踏步吃老本。这时候,学习的侧重点有所改变,在学习上需要做到:

  • 梳理自己工作的核心数据指标,根据其挖掘、推导和管理需求
  • 有成本意识,死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下把核心数据的提升最大化,避免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地陷入到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这是版本规划最核心的思想
  • 知道如何 “环保” 地设计方案,即尽量在一开始就能从实现的逻辑、导航的框架上考虑清楚功能的扩展性和配置的灵活性,在前端的交互上不做需要花费大量成本的无关紧要的创新,尽量用常规的方式实现
  • 用产品思维或用户体验思维与团队共同设计好的协作流程,通过节省时间来多实现一些对数据指标有用的需求
  • 以结果为导向,自主推动其他人去做对数据增长有用的事情,成为一个不讨人厌的催命鬼
  • 通过倾听老板、阅读行业新闻、与优秀的同行交流、做竞品分析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行业的趋势以及未来提升的方向
  • 对初级产品经理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分担更多执行的工作,给自己预留更多思考、决策和管理的时间

对于产品总监而言,咳咳,就不说啥了。

对于产品 VP 而言,好,我滚。

最后,知乎最新的 Web 端不是像维基百科一样整理好了产品经理从入门到进阶的相关问答吗?刚入门的话可以看看啊,不看白不看。

曾经辅导过几个人成功拿到产品经理offer,说下自己的看法。

之前的大神都写得蛮好的了,像

@刘飞@柏傅美@BMAN

的答案,拜读之后受益良多,阅读他们答案也是一个快速学习的过程吧。

这里献丑再添加一点自己的想法,如果产品经理有100分的话,这个答案适合从0到1,也就是入门来看。


1、多阅读


想要了解,甚至入门一个行业,最高效的方法不过两种:一是业内人士指导,二是阅读。


产品经理职业也是如此,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有人手把手地教你做一件事情,逐字逐句地跟你讲清楚一个个概念,比自己去阅读消化来得更快更好。但是这种“豪华”的配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事实上也不太现实,工作场中大家都很繁忙,除了有超强的利益驱动,并不会有人手把手教导。


因此,阅读就是人人可得的最好方法,阅读前人经过思考总结后的智慧结晶,也了解他们曾经做过的案例,不断地通过“概念-实践案例”来学习产品经理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阅读也不能囫囵吞枣,那么应该读什么呢?


(1)阅读专业书籍


产品经理是一个新兴的职位,而且本身也是一个没有固定标准、科学程式的职业,所以并没有经历时间考验的书籍资料。虽然市面上冒出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新媒体上也有浩如繁星的经验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屈指可数。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所谓的专业书籍,是指那些有足够价值沉淀的书籍(或者未能成书的文章)。作者应该有相关的资质背书,案例应该经受市场的考验。


比如说小米的黎万强写了一本《参与感》,讲述了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案例分析,概念总结。黎老师是小米创始元老,案例有小米的成功背书,再加上朴实但行云流水的文笔,这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以此为判断标准,才能甄别出砂砾中的黄金。好书也有两重境界,一是思想,二是干货。


价值最大的当然是能够高屋建瓴地传授产品经理思维的书籍,他们经久不衰,常常被人们提起,成为行业典范。例如周鸿祎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张小龙的八小时演讲稿,Jesse James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等神仙的大作都是经典作品,手边常备一本,时常翻阅,每次看都有新感悟。


对入门产品经理帮助最快的书籍就是第二种:干货,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在知乎、微信公号等平台看到的经验分享,有足够积累的作者也会出书。 @张亮-Leo♂ 的《从零开始做运营》, @黄有璨 的《运营之 光》, @王坚 的《结网》等等,都是一线从业人员的实战经验,不仅言之有物,作者文笔也是了得,将读者拉到行业前线去了解互联网的运作。不管是刚入门的产品助理,还是入行多年的产品经理,都能从这些书籍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


总结之,关于书籍选择,认定作者资历好、案例真实的作品,才能得到最高效的进步。

关于书单,这里有充分的讨论,供参考:关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有哪些经典书籍? - 产品经理书籍 - 知乎


(2)广泛阅读


@allenzhang 在他那著名的腾讯内部八小时演讲中提到:

产品经理应该有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脱离人群。

关于广泛阅读,我认为不仅是功利地为了职业发展,而是从书籍中去体会人生百态。


作为一个洞察人性、发现需求的产品经理,眼中仅仅看到身边的一亩三分地是蛮危险的一个状态。也许你一生都不会有太多精彩的经历,但是在浩瀚书海中就可以不断地在不同世界中自由切换,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说到生产力贡献,有时候偶尔一个灵感竟是来自于曾经阅读过的某一本书,那种美妙的体验实在是难以言表。例如当你读过蒋勋的《孤独六讲》,就会对人在孤独状态下的心境有更完整的认知,在产品设计上,也更加知道如何缓解这种孤独感,像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微信朋友圈的点赞,QQ音乐的弹幕等等。


所以,如果你有时间精力的话,请尽量多阅读吧。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为以后的快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做事


说完阅读,就应该注重把书本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了。我的导师曾经给我的一个评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的是:知识概念可以侃侃而谈,但是却难以在工作中发挥出来。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应该是新人常见的毛病。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在实践中去感悟书中精神才能充分消化吸收。


这一节我们讲讲如何在实践中快速学习,一言以蔽之:多做事。


(1)了解公司的运作:架构、技术团队、关键人物。


三五人的创业团队沟通基本靠吼,并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内部沟通还算是畅通无阻。但是假如你在一个规模稍大的公司,最重要的是了解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

公司的架构是如何构成的,都有哪些部门,各自的权责是什么。

技术团队的分工是怎么样的,产品从想法提出到正式上线分别要哪些团队配合。

团队的关键人物是谁,要咨询一个问题,或者出现问题应该找谁。


如此种种,新人产品经理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去主动了解。好在大部分公司都配有导师制度,例如我的导师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会跟我讲解上面这些问题,也会引荐我给相关的同事。


了解公司的运作,是为了提高以后的工作效率,也让自己对团队之间的合作有最直接的认识。


复杂如腾讯这种巨型企业,内部的团队更是错综复杂,也许一个数据便有好几个团队在负责,你就要知道哪个数据应该找哪个团队,甚至知道是哪个人负责的。在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各个部门、各个团队分别在做什么,假如公司内部有论坛、分享会等内宣渠道,就要多参与其中,不一定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主要目的是了解对方的权责就好。


以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很快的找到相关团队。例如两个产品经理,都想要做一个图片自动识别功能,自己团队来搭建该功能显然太费劲,市面上肯定是有现成组件的。产品甲平日两耳不闻天下事,根本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这样的API或SDK,群里问来问去,团队内部也没人知道。产品乙上个月刚好听了一个内部分享会,是关于一个AI团队的研究分享,里面提到了一个图像识别,也提到了业内有哪些公司在做图像识别。那么乙很快就可以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支持,或者找相关的公司支持。


可想而知,经过这个案例后,乙的工作能力会更加被团队和老板认可。


(2)多和用户泡在一起:用户在想什么(潜在需求),说什么(用户反馈),做什么(数据分析)


@ponyma 曾提出一个广为流传的“10/100/1000法则”,即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体验反馈。


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性就是永远都是Beta版本,不断地在改变。产品经理收集、判断需求,然后不断地打磨产品。这些源源不断的需求并不是来自于产品经理的天才构想,而是来自于用户,有的是用户主动反馈,有的则是产品经理观察得出。


①知道用户在想什么,识别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很多用户会在自己的博客写今天听了一首歌,有什么感触。歌曲是一个能够影响情绪的行为,也许突然飘来一首歌,会让人们想起和初恋的一件小事。所以说听歌往往会伴随着情感的表达,在每首歌附上一个评论留言区就是一个非常强的需求,网易云音乐正是凭着这个脍炙人口的功能赢得了良好口碑。


更进一步,我们会发现用户很多时候也不写感悟了,就是分享一段歌词,可能再配上一张意味深长的图片。也许是他们不想写、不方便写,也许是写不出,但反正情感是通过歌词和图片来表达了。所以QQ音乐做了“歌词海报”,一段歌词配上一个好图片,胜于千万言语,这个功能也收到了许多赞誉。


②多听用户在说什么,找到产品改进的方向


如果能被用户骂,说明还是一件好事情,用户还是希望你变好的。如果用户压根都不想反馈,直接弃用了,这才是一个失败透顶的产品。


手机QQ4.0版本上线的时候,一天内收到了上万条差评,原因是这个版本取消了QQ一直以来都有的在线和隐身状态。手Q团队迫于压力不得不在几天之内加上了隐身状态,紧急发布优化版本。手Q团队的初衷是希望取消隐身状态来提高沟通意愿,因为用户看到隐身就会减少留言的欲望,但是从舆论反应来看,用户似乎并不为这个功能买账,强烈要求保留QQ的传统。


腾讯的大小老板们有个特质很让人敬佩,就是非常注重用户反馈。经常会在微博搜产品关键字,看看用户在说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多分析用户在做什么,验证工作成果


这里的分析指的是通过数据来分析用户在产品内的使用行为。数据是最客观的,比如说你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也许在用户调研的时候,很多人说很喜欢,但是如果数据表现非常差,则证明大部分用户真的不喜欢你新做的这个功能。那就要反思一下哪里出现了问题,是需求把握的不好,还是实现方案有问题,甚至考虑一下新功能是否应该继续存在。


(3)知道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做:逻辑能力和业务驾驭能力


前面说到大量阅读和多跟用户在一起,到现在,产品经理脑海中、文档上应该存在着非常多的想法了。可是资源是有限的,你的100个想法也许都有用,但是肯定没法都实现。所以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强大的逻辑能力和业务驾驭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知道需求实现的优先级。


比如说知乎这个产品,肯定会有人说我需要一个换肤功能,现在蓝白的官方配色太单调了。那这个需求是否有用呢?当然有,做好之后能讨好一部分有需求的人群。然而它却不是应该现在做的,也许可以列在需求单里面,但是估计用户实现不了了。最高优先级的应该是:完善编辑器、加强版权保护、打击垃圾信息等等。


锻炼这种逻辑能力,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多做产品分析。


自己在用的产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从诞生到现在4年过去了,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为什么微信公众号要加强版权保护?为什么知乎要上线“友善度”?为什么知乎不能上传GIF,也不能换字体换颜色?


纯银曾说过一个方法,把Appstore排名靠前的产品都下载下来分析一遍,产品方法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对于此方法我并不太赞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研究”对于新人来说毕竟效率太低,而且新人也许连基本的行业常识都没有,就算看遍了所有APP,也不知所以然。


但是我还是尝试了这个方法,不过是在入行两年之后,有了足够的基础积累。我在一年的时间内体验了大概上千款APP,有的扫一眼就可以,有的认真写了分析。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说不上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起码会帮助你判断不同团队为什么做这个,为什么不做那个,对于锤炼自己的产品感觉大有裨益。


(4)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设计人员,尊重他们的审美和专业能力。我曾经在一个团队,设计师的作品我大多不太喜欢,有时候会在群里直接说不好看,于是经常引发一场撕哔大战。导师后来教我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想要的效果找一个案例给设计看,对于设计作品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如果是为了产品,那么最高效的沟通就是找一个别人的案例,用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讲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样才能做出大家都满意的作品。当然如果遇到一个非常牛的设计师,不仅能领会到你的意思,还能根据产品的现状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作品还很好看,那真的是福气不浅,好好珍惜吧。


对于程序员,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领域,千万不要说“这个很简单的,可以快速做”,“不就是改几行代码嘛”,“这个明天要上线,快点做好”诸如此类的话语无异于给自己贴上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学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东西,自己判断某个功能能否实现以及复杂度。关于产品经理可以学习的基本技术,我后面有时间会专门写一篇。


对于老板,要保持工作同步,了解老板对产品的构想,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不要和老板对着干,毕竟老板就是老板,这个也不需多说。遇到通情达理的上级,就要用科学的论证来说服他们接受你的方案,如果你自信自己是对的。


关于沟通,我其实并不在行,还是专门找相关资料、老师来学习,我只能告诉的是:尊重对方领域是高效沟通的前提。


3、多学习


(1)学习技术世界的基本原理


大多数产品经理要分析一个数据,是给技术团队提一个需求,然后坐等技术哥哥给到结果。有没有想过自己从数据库里面提取呢?


正是从这个念头出发,我从数据库技术开始,走上了自学计算机技术的不归路。


首先我们说数据库,是最简单的一个技术,只要掌握基本的SQL语法,就能拼凑自己想要的条件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这些语法,也不过是select…from…where等非常简单的几个单词,经过几天的学习就可以马上运用。


掌握SQL的好处,一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产品的运作更了解。首先是工作效率得到巨大提高,以前提完一个需求可能得登上一两天甚至一周,如果自己提取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而且可以随时改变提取的条件,不需要反复沟通。第二是从数据层面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有更本质的了解,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例如就使用知乎而言,用户回答问题,就会在数据库产生一条记录:回答时间、内容、用户ID、问题ID、点赞人数、感谢人数、收藏人数等等,当你从数据库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是,是不是对于知乎的底层运作更了解了呢,也更了解用户的一个行为会牵涉到哪些方面。


度过了初级的SQL,可以往更高层面的技术学习,那就是真正的编程了。从HTML到CSS、JavaScript,从前端到服务器通信再到后台程序,从数据库到大数据挖掘、智能推荐,从实用编程到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等,技术的康庄大道上有无限的宝贵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技术不是必须的,但确实一个绝对的优势。Pony在一次内部演讲说:我们希望的产品经理是非常资深的,最好是由做过前端、后端开发的技术研发人员晋升而来。好的产品教导一个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手上,这样会让大家更放心。


(2)了解商业市场的运作


德鲁克认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每一个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杨元庆同时也说,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会持久。


高段位的产品经理应该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用户需求,而是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相结合。产品经理界元老俞军最近有个观点:需求不仅仅从用户角度出发,而是需要考虑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所以需求是有商业价值属性的。


以音乐APP为案例,用户有一个强烈的需求:音质要最好、下载要免费,按照我们常规的认知来说,这就是一个痛点需求呀,非常非常痛。但是企业能做这个需求吗?显然是不可以的,谁做谁倒闭。


所以产品经理要得到长远的提高,必须要了解商业市场的运作。仅仅看到产品设计原则、用户需求,是井底之蛙。我们看2015年往后出现的产品,几乎没有一个是通过优化产品体验就可以完成的,都需要产品设计之外的核心能力。例如滴滴Uber的政策影响能力,共享单车的地推能力,互联网金融的资本能力。


所有企业都要回到商业轨道上。


4、多输出


最后一点,多输出总结,往脑子里输入更多东西,始终是舶来品,只有经过消化吸收后总结成自己的经验才能够说完全学习透了。就像我在写这些文字,也是强迫自己输出的过程。要把自己走过的坑,在脑海里整理过之后,输出成文字,向有需要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个案例参考。


工作中,完成一个案子,多做总结,而不是甩手掌柜,忙着去庆祝。


据说在2011年的腾讯年会,Pony开完员工大会之后,匆匆回到办公室,把腾讯创业12年的感悟用一封邮件跟全体同事再分享了一遍。如此繁忙的大佬,依然不断地输出总结,令人敬佩。


在腾讯内部,晋升高级产品经理的人必须要有授课,晋升高级工程师的人必须要有技术文章分享,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这种输出型的工作,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学习成长,不是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从这些事情中得到多少经验,梳理、总结就像是动物反刍,把经历慢慢消化成经验,并且通过文字与更多人分享交流。

之前和很多业内资深的产品经理朋友一起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基本上都是各个知名公司的产品总监、产品副总裁或者创始人,工作多年,无论是自己成长,还是带新人方面,都有很多经验。结合大家的讨论,和我自己的理解与经验,概括几个要点总结出来。

我把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能力,分成器、术、道三个层次。产品经理在不同时期,其实都是在这些层次上面爬升。

下面具体说一些要点:

1.提升表达能力

产品经理本身是一个需要很多交叉领域知识的职位。领域知识在每个行业都有差别,但是有一些基本能力是相通的,例如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口头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方案化、原型化、文档化。将自己的想法、捕捉和分析的需求、落地的方案表达出来,让决策者、团队、相关合作方都能够顺畅的理解,甚至做测试,这些都非常重要。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那么它只是想法,只有将想法转化成方案,才具备真正往下推动的意义。方案意味着不同层面的描述、规划、蓝图等等,也可能就是细化的线框图、原型。总之要让人能够看懂前因后果,能够建立起对于产品的认识,而不仅仅只是随口一说,这样的普通用户谁都能做到。文档化需要将方案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能够和工程、运营等对接起来,再往下传递。

很多工具都能支持实现表达的目的。Word、PPT、甚至 Excel(一样有人用 Excel 画原型),各种原型/线框图工具,熟练之后,只要找到自己顺手、团队协作容易的工具就可以。

这里面重要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对于想法的细化,对于需求和发现的准确转化和描述,能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这一点对于很多初学者是很大挑战。产品经理的输出需要逻辑清晰和条理明确。

表达的好坏,首先就是对于问题分析的透彻、条理和系统。

2.掌握领域方法

如果你是做面向最终用户的强体验型产品,那么掌握良好的交互设计知识和技能,就很重要。因为这是用户最终要感知到的,你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知和感觉。而如果你是做商业产品,那么交互需要了解,但比重就没有更好的认知业务、领域知识大,后者会是决定性的。

知道自己所在的领域怎么「玩」非常重要。知道用户从哪来,钱从哪来,中间怎么转化,有哪些坑,有哪些细节要解决,这些往往需要深入了解领域和行业才能知道。一位产品经理朋友有一次和我非常深入的介绍他所在领域的「玩法」,我们精确讨论到了一些看起来简单的数据应该获取、怎么处理等等,很细节的点,也许意味着大量的工程和运营投入。而在这个时候,流程、交互等反而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

要迅速掌握,就需要自己深入调研,以及大量的和有经验的人请教、交流,储备自己的弹药。很多资深产品经理朋友在一起吐嘈,说产品经理现在画画线框图、做做交互,感觉可替代性很高,大家总是开玩笑说很有危机感。实际上,当你深入了解一个行业,掌握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节,各种各样的点,那么至少在这个领域,你的价值会非常大。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要看懂这些事情怎么「玩」。

3.积累自己的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

这里说的设计,是指「大设计」,而不是单纯的设计界面。市场、用户、需求、功能、交互、视觉、内容、运营、推广、传播、变现,每个环节都有其中的设计。在这里面具备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就是要我们在各个环节上,既深入,有能串联起来,定义问题边界,找到条件限制内的最优解。

互联网产品既要处理传统的商业问题、内容问题,更要处理用户的认知行为、认知心理,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杠杆,撬动用户对于整个产品的行为。

例如增加收入,可以从增加流量获取(从内容推广获取、钩子获取、找到存在红利推广的池子等等多种手段)、提升转化(运营活动、改进界面、文案提升等等)、引导用户行为等等很多方面来着手,这里每个点的设计都可以深挖。

这里最关键的,是具备这样的思维和意识,找到很多产品背后运转的本质规律,将规律和自己的现实结合起来。每个设计背后,都能够找出决策依据,而不是自己的纯感性的认识。

4.不断增进对用户的感知

有朋友说他带产品经理新人时,会让他/她先处理一段时间用户反馈,从各个渠道里收集反馈(自己后台的、微博的、知乎的等等),对反馈进行分析处理。这是增强用户感知的好办法。

实际上,我们将这称作「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有很多方法的,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归根结底,在于增进自己对用户的了解。因为即使自己就是用户,也往往并不典型,或者没有代表性,只要广泛的接触用户,增加自己的「用户感」,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往下做产品。

我们早期在做豌豆荚时,我曾经做过一个用户研究,方法很简单,就是观察法,有系统的记录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周围的普通用户都在用手机做什么。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记录了一百多人,就能够看出一些有意思的结果了。以前做用户测试(可用性测试),我会和上百个用户一起做测试,观察每个用户的行为,这样的测试做多了,会习惯性的让自己处在一种「冷静」的角度,充分感知到普通用户和产品经理、设计师的差异。

用户研究能够完全指导我们的工作么?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本身具有复杂性,很难通过简单的研究全面和深入的掌握,而时间的开销也非常大。但是用户研究重要么?重要。以前传统大型企业中的用户研究,很多时候容易沦为形式,通过一堆图表和用户的语言,来在做决策时避免责任。在互联网行业中,我们更多的是要通过用户研究不断增加我们对于用户的感知,为我们提供养料,启发我们对于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的洞察,这是 Insight.

这样的洞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不断深入了解用户,了解行业,无论是用户访谈、问卷调查、行为数据的分析等等,除了帮助我们获得一些即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不断拉近我们和用户的距离,建立起这种「用户感」。

5.能下也能上

很多产品新人一上来就直奔细节,页面有什么问题、流程怎么做等等。本身这是对的,这些都是基本能力,但是还不足够。能够深入到细节,同时也能把自己拉回来,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产品的、业务的、行业的。

如果只陷入到细节里解决问题,往往只能就问题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问题的边界往往不对。一个视频产品,交互固然也重要,对于内容品类的选择、头部内容的把握、内容的分发效率,这些更重要。如果定义错了问题,那么无论在一个点上再怎么使劲,往往也很难有更大的成效。

本质上,这是一种抽象能力,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抽象。

这也是做产品有趣的地方。有点像智力+体力游戏,不断推进自己深入的思考,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也就是不断在抽象问题。这种能力的积累,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信息量,并且还要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真正的见多识广。

额外的说,在工作协同、职场上的抽象能力、定义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上级分配的工作,首先要思考,上级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这个目标,而不是一上来就机械的执行。这同样是一种抽象能力。

6.提升格局和信息空间

很多产品经理喜欢蒙头做产品,这固然也对。但是另一方面,产品经理需要获取大量的用户信息和行业信息,需要各种各样资源的支持与协助。要了解、要懂的东西太多,如果自己太封闭,始终只有自己一小块的认知空间。

学习能力应该是很多产品经理真正的竞争力。

例如除了做好产品本身,同样应该了解推广和流量获取,了解 SEO、ASO 等等。这些信息没有即时的书本来教,就需要和有经验的人学习,需要不断的创造条件获取经验。看到别人,首先想想自己能够获得什么,而不是只盯着对方的短处。看懂事情,就是需要增加自己真正有效的信息容量。

某个朋友做的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常常能看到半夜还在学习,记笔记,还在到处和人请教问题,发现有自己能够学到的东西一点都不放过机会。这样的感觉,才是成长的样子,以及真正的格局。

在行业里,对于行业信息的获取,往往并不只是案头工作。各个行业里的、本行业里的「玩法」,各种流量的获取策略,这不是简单从书本上、网上、一个地方获取到的。这需要随时有这种敏感的意识,捕捉来自各种地方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

这里面还有一点,是人品。单纯的索取,很快就会枯竭,人家为什么要帮你?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认可,都是相互的,在团队内部是这样,在外部也是这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更多人的帮助,哪怕只是信息上的,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共勉。


现在,我做了知群这个平台,希望做最好的职业教育平台,帮助大家成长为行业内 TOP 10% 的人才。知群里已经有很多同学因为在知群的学习,拿到了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公司的 Offer。也有很多同学是零基础,或者传统行业转行,之前完全没有经验,通过知群切入到了产品经理的工作。

我在知乎里有130多万人关注,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十几年,包括李开复老师在内的很多业内大咖,都很认可我们。我们的中国产品设计大会在业内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各大公司的总监、副总裁、产品负责人都在知群分享,包括知名产品经理梁宁老师,创新工厂的总裁陶宁老师等等。

现在我们有一个训练营,你可以在这里申请免费学习。

如果你是野路子出身的产品经理,可以在这里学习到阿里腾讯等一线公司的方法论;如果你是零基础和转行,可以在这里找到方向。

报名链接:

免费学习|系统产品方法论与思维,了解阿里腾讯项目作品

应该是你能接触到的最有干货的免费课程,机会有限。

在训练营里好好学习,还有机会获得印刷出来的纸质版能力地图:

很赞哦!(319)